4月12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倩研究员做客湘潭大学“韶风名家论坛”暨博士研究生“高等环境化学”课堂,主讲“环境颗粒污染物的识别与溯源技术”。 冯波教授主持,副校长葛飞教授出席,环境与资源学院相关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等150余人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听取讲座、参与研讨。
刘倩研究员从解读“2019年颗粒物污染诱导的死亡率地图”入手,指出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严重影响我国国民健康和社会发展;而超细颗粒物/纳米颗粒的精准溯源,是污染控制和健康风险消减的前提,但现有的技术手段难以满足此类污染物快速、精准溯源的需求。刘倩研究员介绍了团队采用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元素指纹、微晶结构指纹、稳定同位素指纹和多维化学指纹等多种新型超痕量检测技术对大气中超细颗粒物/纳米颗粒的关键毒性组分进行科学溯源的创新研究成果;针对当前疫情和能源革新带来的潜在环境风险,他指出应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环境污染控制,从而提升环境质量,创造环境健康。学术报告之后,刘倩研究员热情回答了研究生们提出的学术问题,并与参会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刘倩研究员是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得者,担任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科院大学资环学院岗位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秘书长。主要从事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曾主持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基金委原创探索计划项目等课题研究,在Nat. Nanotechnol.、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Environ. Sci. Technol.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荣获科学探索奖、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CAIA奖特等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MIT TR35 China、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等多项荣誉。(武晨、游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