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环资青春颂|大红鹰499555王新丰副教授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30浏览次数:

编者按: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关系着高校发展的未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未来,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未来。

环境与资源学院青年教师传承“牢记嘱托、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湘大精神,瞄准生态环境领域前沿,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国家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提供人才与科技支撑,用奋斗在新征程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聚焦教学科研,促进学院发展。本期“活力环资青春颂”让我们走近王新丰副教授。

王新丰,男,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院党委委员20156月入职湘潭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负责人。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专家,湖南省应急管理专家,湖南省安全生产专家,湖南省煤炭学会常务理事,湘潭市安全生产评估督导专家,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全国绿色矿山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湖南省博士后研究人员经费资助项目、教育部和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湖南省教改项目、湘潭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企业委托项目课题20项。在GeofluidsSustainability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煤炭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等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SCIEICSCD收录近20篇,申请及授权国家专利20项。注重教研相长,坚持守正创新,融合思政教育,优化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突出教学成效。获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专业类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湖南省普通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三等奖、湘潭大学教学竞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入选2022 年中国科协“领航计划”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国情研修班,获第十届全国煤炭工业青年技术创新优秀论文奖全国绿色矿山青年科技奖、湘潭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指导学生获全国高校专业类实践作品大赛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12 项,获评湘潭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本科生班主任、工会先进个人等荣誉。主要从事矿山安全与灾变防控、深部巷道围岩破坏机理与稳定控制、矿山环境治理与损伤修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期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变面长采场围岩荷载传递演化的力学机制与响应规律

针对复杂面长开采条件下采场围岩活动频繁、应力骤然增大、高应力集中叠加显现等技术性难题,研究变面长采场围岩在不同三维预应力荷载下的岩石动态力学特性与损伤破坏规律,建立关键对接区围岩脆性破断的本构方程与破坏准则。构建变长工作面“三场三区三结构”的覆岩结构传递演化模式(1),提出 “两场两规律”的顶板分区破断效应。模拟反演围岩结构发生分区变形破坏、应力递变传接与荷载动态转移的全过程,探究变面长采场关键对接区围岩荷载传递的分区演化模式,推演围岩荷载传接转化的形成阶段和发展历程,揭示“时间—空间—强度”多因素影响条件下变面长采场围岩“应力场—位移场—裂隙场”的时空演变特征与荷载传递机制。

1  “三场三区三结构覆岩结构演化模型


深部巷道围岩卸荷损伤的失稳破坏机理与动态演化规律

针对开挖卸荷扰动与高应力耦合作用导致深部岩体产生非线性大变形、损伤破裂、动力失稳等工程灾害问题,分析深部巷道围岩的卸荷损伤过程和扰动破坏特征,建立深部高应力围岩变形破裂的本构方程与破坏准则。掌握开挖卸荷作用下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的宏观、微观和细观力学显现特征,模拟开挖卸荷扰动条件下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破坏形态、裂隙发育状况、位移变形规律和应力演化趋势(图2。建立深部巷道围岩结构失稳、岩移变形及损伤破坏的力学判据,得到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动态损伤破坏的时空演化规律,为开挖卸荷扰动作用下深部围岩的灾变预防与稳定控制提供理论支撑。

2 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演化特征

“安全预防应急管理”双重理念的矿山自然

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

针对矿山自然灾害点多面广、多灾频发、危害严重的现状,引入安全预防与应急管理的双重评价机制,开展矿山自然灾害历史数据汇交、综合减灾能力评估、综合风险辨识、重点隐患分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与防治研究(图3通过厘清矿山自然灾害风险点、隐患区和承灾体,获取矿山资源的分布特点与赋存特征,开展矿山资源开发的可行性评价,探析矿产资源绿色开采的经济模式、评估模式与管理模式,借助数据实时采集系统实现矿山的全过程、全方位动态监测,构建矿山资源利用与合理管控的预测预警技术,为矿产资源精准开采、安全开发与技术体系构建提供重要指导。

3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框架

 

王新丰副教授电子邮箱:xfw2020@xtu.edu.cn

 

最新发布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