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何宏平作客韶风名家论坛,作了题为“早期地球初始氧气的起源”的学术报告。副校长葛飞主持报告会,环境与资源学院200余名师生参加。
产氧光合对推动生物演化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其需在氧化环境中发生,而早期地球大气却极度缺氧。针对早期地球是否存在持续、稳定的活性氧源这一关键问题,何宏平指出,大气光化学H2O2无法支持产氧化合作用进化,并从矿物演化的角度阐述了早期地球氧气的起源。其课题组通过模拟太古代大气条件下石英机械磨蚀产生活性氧的实验结果,结合理论计算,提出太古代矿物产氧的途径——“石英-水界面作用”,分析了大陆地壳构造演化过程中活性氧在硅酸盐矿物-水界面的产量及其氧元素的来源。何宏平认为,矿物演化与界面反应促进了岩石圈的地表氧化风化,驱动了生物圈的产氧光合作用进化,氧元素的跨圈循环交换对生物圈结构造成不可逆地转变,从而推进了整个地球的生命演化。
报告立意新颖,研究方法独特,引起在场师生的浓厚兴趣。针对师生提问,何宏平一一解答、指导,现场气氛热烈。许多研究生表示受益匪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启迪良多。
报告会前,在葛飞的陪同下,何宏平参观了南校门毛主席铜像广场、校史馆、环境与资源学院。